紫光上師開示

人生在世追求什麼?留下一點光,留下一點熱,為社會,為讓你的土地,做一點事,有地球的存在你才能生存,保護地球是當務之急。要解決當務之急先要解決人的思想問題,健康問題,做人才有希望,否則人生就沒有希望。... [详细]

認識到信仰的必要 是國家真正的進步與突破

 

  來源:中國民族報 作者:張光來  
  •  

     

    人民有信仰,國家才會有希望(圖片來源:鳳凰佛教)

    2014年初,《人民日報》在頭版突出位置公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,並且配發了評論員的文章,引發了社會的強烈反響,也引起了宗教界的反思。

  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,不僅包含諸如“富強、文明、和諧、愛國、敬業、誠信和友善” 這些適合中國國情與特色的部分,也強調了“民主、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”等普世性的成分。當前著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對提高國民素質和國家健康發展具有現實意義,也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從內到外、從下到上雙層面夯實基礎。

    “人民有信仰,國家才有力量”;“人生需要信仰驅動,社會需要共識引領,發展需要價值導航”;“發展起來以後的中國,對精神信仰、倫理道德、社會風尚的關注更甚以往,對主流價值和共同信念的歸屬感尤為強烈”,《人民日報》的評論讓剛剛慶祝馬年到來的國人不由眼前一亮。

    信仰的內涵既包含單純的人文精神信仰,也包含賦有終極目標的超性信仰。值得反思的是,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,在經歷了狂熱年代的痛苦考驗,在改革開放逐步走向富裕的今天,道德底線淪落導致的信仰缺失之殤,讓改革的成果大打折扣。如果繼續一味地為拼經濟、為追求物質發展,就可以不要良心,就可以自私冷漠,那麼,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將成為一句空話;如果全民的道德素質繼續得不到提高,沒有良心的約束,即使我們的經濟富裕了,科技進步了,軍事及體育也強大了,但這樣的富裕和強大對世界、對國家、對社會、對同胞、對家庭、對人類文明的意義何在?價值何在?

    誠如《人民日報》痛心地指出:“一個國家和民族,貧弱落後固然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虛。失去了理想信仰,內心沒有約束,行為沒有顧忌,再多的外部要求,也會‘法令滋彰,盜賊多有’;丟失了主導價值,沒有了明確準則,衝破了道德底線,再豐裕的物質生活,也難免‘金玉其外,敗絮其中’。”習近平主席帶領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正“以猛藥去屙、重典治亂的決心,以刮骨療毒、壯士斷腕的勇氣”來反腐倡廉,改善黨風和政風,一記記重拳讓人拍手稱快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提出,是人心所向。這濟“醫心”之藥,必將讓中國不再“失重”。

    在弘揚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,宗教信仰可以發揮其有益的補充作用。宗教有厚德載物的教化共性,有利國益民的主張,諸如:莊嚴國土,利樂有情(佛教);慈愛和同,濟世渡人(道教);兩世吉慶(伊斯蘭教);愛主愛人、做光做鹽、榮主益人(天主教與基督教),還有仁者愛人(儒家文化)等。這些信仰理念均能提升我們作為公民對自己、對家庭和對社會應負的道德與良心責任。在行為廉恥判斷上,人心深處的平安與不安、羞恥與畏懼,通過宗教信仰能成為人心自我約束、分辨和判斷的一面明鏡。

    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的形成,一般會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刻影響,而傳統文化中往往又包括了宗教文化,比如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儒、釋、道。這說明,以人文主義信仰理想和倫理道德為基礎的核心價值觀,可以有宗教信仰作為補充,豐富其內涵。

    處在信仰嚴重缺失年代的國人,如今終於從“人定勝天”的觀念中學會了反省,認識到了信仰的必要,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進步與突破。